欢迎访问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首页

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调研成果交流会暨粤港澳大湾区遗产保育创新论坛在我校顺利举行

2021-12-20 作者: 浏览数:

2021年12月18日,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调研项目交流会暨粤港澳大湾区遗产保育创新论坛在广东工业大学香港都会大学同步举行。出席交流会的嘉宾有学校党委常委、副校级干部张学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教授级高工吕传廷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教授麦劲生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邝志良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保育课程讲师仰光遗产信托基金客席顾问陈振国博士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助理教授张啸虎博士、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段夏蕾博士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李汉飞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土地开发中心代表、广梅产业园规划和环保局支部书记刘伟东粤海置地文化运营总监徐轶婧、绿恒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宇德我校港澳台办公室主任黄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钟兆明、院长蔡云楠、副院长江海燕。来自香港都会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广州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我校6000名师生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活动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蔡云楠教授主持。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级干部张学理致辞。他代表学校向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参与活动的高校师生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活动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赓续红色血脉,发扬时代楷模”在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中展现出来的敢于挑战、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做出贡献;二是希望广工大师生在学校“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中主动作为、奋力拼搏,加速推动学校建成“双一流”高校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希望广大学子在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深度合作交融中,要厚植国情怀,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自己的青春在奋斗与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

随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麦劲生教授致辞回顾了粤港澳大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体合作,指出大湾区“非遗”之间的联系从来都是一体紧密,近年来粤港澳地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虽然暂时受疫情影响,但大湾区的人文交流前景仍是值得期待的。

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邝志良教授代表香港都会大学对组委会表示感谢,对此次调研交流活动为文化遗产保育研习积累宝贵经验表示肯定。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仅是对项目开展以来的总结,更是进一步合作研究的新开始

调研成果交流会环节中,香港都会大学2020级学生向君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研究了历史文化遗产活化中的社区参与2020级学生罗艳玲女士以香港客家麒麟为例研究了麒麟的历史与近现代由麒麟文化繁衍的舞蹈等,通过列举粤港各地同有的舞麒麟风俗阐述了大湾区紧密的联系。广东工业大学2020级研究生宋天昊及2018级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五位同学以广钢为例研分析工业遗产活化的价值内涵及公众的认知。广东工业大学2019级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严梓忻、谢安莉分享了对粤剧传承的青年友好化探索,展示出对粤剧在大湾区跨龄代、跨地域传承的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遗产保育创新论坛环节,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香港都会大学校友、绿恒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宇德先生以业界专家的视角分享了三个创新保育渔民文化的案例:发挥渔民文化特色发展渔业及其合作培训以及珍珠业的传统与创新。粤海置地文化运营总监徐轶婧女士介绍了工业遗产活化项目运营经验与挑战,以深圳金威啤酒厂为例,阐述即地制造的概念,指出文化产业培育与价值重生对工业遗产传承发展极为重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吕传廷教授在讨论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生命力的,人类智慧创造出物质文明,物质载体反哺人类发展。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保育课程讲师、仰光遗产信托基金客席顾问陈振国博士就非遗项目中,如何找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平衡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助理教授张啸虎博士以“数字敦煌”为例,表达了文化遗产保育可借助增强现实等高科技手段以丰富其形式、提升其价值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段夏蕾博士以澳门学者身份也表达了对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视,同时希望能和大湾区伙伴有更紧密的跨地域串联合作。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汉飞表示,非遗的挖掘、保育、活化应从大湾区整体层面着手,纳入相通的文旅体系

参与论坛讨论的嘉宾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湾区城市为例,就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数码孪生等议题以跨学科视角展开精彩对谈,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创新提供了很多灵感

至此,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调研成果交流会暨粤港澳大湾区遗产保育创新论坛圆满落幕。该交流项目由我校与香港都会大学共同完成致力于将分布于广东省内的43条文化游径,与香港、澳门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同源”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格局。两校的项目团队在过去的半年多的时间里采取“线下各自调研线上共同交流”的工作模式,开展了教学研讨、课堂协作、实地调研等丰富的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加深穗港学界、业界对大湾区人文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为推进人文湾区建设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